2016-08-13

《魯冰花》| 今昔對比的社會價值觀


今天主要要談的是一部台灣早期小說改編成電影的經典作品<魯冰花>,每每看完一部電影總是需要沉澱好些時間,再慢慢體會其中的細膩之處,不管是小說或是電影箇中發人省思的部分,著實讓人好似走入了當年的時光隧道,然而有些議題不論在台灣早期的社會或是現今的社會,也仍是需要大量思辨的社會議題。而不同時代看待不同類型的女性,也好似有著不同的感受,但相同的部分則是,社會上總難以容許「不同」出現在一個群體中。


摘要:「漫談魯冰花」主要是在閱讀完鍾肇政先生早年作品「魯冰花」發想所成,內容以「魯冰花精神」、「馬蒂斯的繪畫風格」、「女性自主的展現」以及「流星的殞落」做為研究主體。
關鍵字:魯冰花精神、馬蒂斯的繪畫風格、女性意識的抬頭、流星的隕落
前言
「魯冰花」是台灣戰後第一代本省籍作家鍾肇政(註1)的著名小說,內容感人真摯,曾改拍為電影,獲際無數,備受肯定。筆者本身是在看過電影版的「魯冰花」後才知道原來是由小說改編而成,不論小說或是電影都同樣扣人心弦,讓人感動。隨著閱讀完最初版的「魯冰花」後,所激起的漣漪也在心中慢慢的渲染開來。
在小說版的「魯冰花」中,魯冰花 ( 註2) 只有在楔子與尾聲中被提及,但為什麼鍾肇政先生卻將小說命名為魯冰花呢?推究其原因,我想命名為「魯冰花」是想用魯冰花的靈魂與精隨去貫徹這部小說,「魯冰花的精神詮釋」是在第一部份中我所要探討的。
故事的主人翁古阿明,一直被郭雲天老師喻為天才的貧農之子。郭老師一再讚賞古阿明擁有「馬蒂斯的繪畫風格」,到底什麼是「馬蒂斯的繪畫風格」呢?第二部份中將會有詳細的說明。
書中提及的女人主要有三種,女性意識的高漲更隨著小說的劇情描述也逐漸浮出檯面。最後以「流星的殞落」將一位天才之死的省視做為總結。
在閱讀完畢「魯冰花」後,發現它帶給我的不單純是一個故事,而是對社會價值觀、女性意識、藝術創作更深一層的思考。
一、魯冰花的精神詮釋
在「魯冰花」中所出現魯冰花的次數其實只有兩次,一次在楔子中,另一次則在尾聲的部份,但是為什麼原作鍾肇政先生要將這部小說命名為魯冰花呢?深思其中的原因,著實讓人覺得有趣。
魯冰花原名為Lupin是音譯而來的,它是一種黃色的花朵,開滿在台灣的鄉間小路上。農人們將一排一排的魯冰花與茶樹依序排列,黃綠相間的景致將農村點綴的生機盎然。在魯冰花凋零後,農人們會將凋零的花朵做為下一次開花前的肥料。魯冰花的枯萎並不代表真正的結束,而是另一個生命即將開始的象徵。謝掉的魯冰花能夠孕育花株,使的它有一再重新的生命,故魯冰花的花語更有母愛之意。
但是為什麼魯冰花至頭至尾被提及兩次後仍命名為「魯冰花」呢?思考了許久,看了些許的資料歸結出三種詮釋魯冰花的精神:第一種古阿明本身即為魯冰花短暫花期的代表,其次則是古阿妹姊代母職關愛弟弟的表現,最後一種則為整部小說的背景。
魯冰花是一年生草本植物,根據資料顯示,魯冰花花期為每年十二月到翌年三月,但也有人說魯冰花的花期只有兩個月。若由小說劇情推敲,郭老師認識古阿明時滿山遍野的魯冰花,到郭老師離職、古阿明去世時枯萎的魯冰花來看,整部故事歷時約兩個多月。滿山遍野的魯冰花象徵著阿明的無邪、可愛與他的天賦,同時也象徵著這株不能夠及時被旁人所發現的美麗花朵迅速枯萎、凋零的生命。
古阿妹是小說中的靈魂配角,繁忙的父、母親造就她早熟、體貼的個性。書中常提及茶妹的心境,她體恤父母的辛勞,姊代母職的照顧兩位弟弟,更會時時替弟弟阿明著想著、憂心著,古阿妹有著犧牲小我、完成大我的高尚情操,這些作為都不失魯冰花所擁有的柔情花語-母愛的特質。
整齣故事發生背景在台灣早期的農村社會,又此農村非一般的農田,而是種植茶樹的高山農田,魯冰花適宜生長的環境與茶樹類似,所以高山茶田才會有一茶田、一花園並排的景致。高山茶園是整齣故事所發生的背景,所以將整部小說命名為「魯冰花」。
二、色彩鮮明的馬蒂斯風格
郭雲天老師在故事中曾一再讚賞阿明的畫擁有「馬蒂斯的風格」,到底馬蒂斯3的繪畫風格是如何?又如何將阿明的畫作與馬蒂斯沾上邊?是我們即將講述的。
馬蒂斯(註3)是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法國畫家,他出生在一個歐洲藝術百家爭鳴的時代。文藝復興時代的畫家,只將顏色視為一種繪圖工具,不將顏色視為繪畫的表現。經過好幾世紀的努力,從梵谷、高更到塞尚才重新將色彩賦予生命,最後馬蒂斯受到了塞尚的啟發以及日本浮世繪的影響,直接用了大膽的色彩,去探究顏色的厚薄深淺所表現出的力量。他會在大畫布上,描繪簡單的形體,而後運用色彩的力量去造就整幅畫作的主視覺。根據作者鍾肇政先生在書中所描繪阿明的畫作發現,阿明的畫作中所呈現的畫面都是簡單,而不繁複的繪圖。另外,阿明的用色極為大膽,顛覆了常理。阿明會將水牛運用大膽的紅色描繪、將貓咪繪成綠色…等等。根據郭老師在書中表揚阿明的畫作時,他有特別提到色調的部份,姑且不論阿明繪出的奇幻世界是否真實存在,但阿明所使用的色調卻是非常調和的。閱讀完畢這些話的同時,仔細反覆思索,也不難想像為何郭老師一再讚賞阿明為天才畫家。一位貧農之子,在未受過任何藝術薰陶的成長環境下,卻可輕易的駕馭色彩,這何謂不是天才?
三、女性意識的展現
「魯冰花」的故事發生在台灣早期的農村社會中,由書中觀察此一時期台灣社會的女性主要有三種類型,第一種為採茶農婦作為傳統婦女代表;第二種為林雪芬老師處於傳統婦女尚於覺醒前的狀態;第三種則為翁秀子老師,一位勇於表達自己的情感與想法的女人。這三種女人同時夾雜在傳統社會價值觀以及大時代洪流席捲的交替中,她們卻各自選擇了不同的展現風貌。
採茶的傳統農婦代表,以阿明的母親舉例。雖然在書中所出現的次數不多,但我們可藉由許多書本對於早期農婦的描繪可以略知一二。傳統的農婦們在家中的社會地位遠不如男性,她們同時需要張羅家中大小,更需下田耕種、收成。沒有個人意識以及個人自主的存在,終生純然是傳宗接代、只為家庭犧牲的腳色。在我看來,這種腳色是可悲的,她是傳統文化下的犧牲品。並不是打擊傳統,傳統文化絕對是博大精深,是有深度、有精神的。但是一個沒有自我意識的人,一個完全不考量自身生活的人,那不過是個沒有靈魂的軀殼,是傳統文化的傀儡。
緊接著所要探討的是林雪芬老師,她是介於傳統觀念與新思潮衝擊下的矛盾角色。她勇於接受新思想、新觀念,卻還是無法跳脫父權色彩極重的農村框架。她接受郭老師所述的新觀念,雖然帶了點懷疑,但她仍接受。同時她也不敢忤逆父親,縱然她覺得父親在某些程度上有不合理的地方,她仍然接受,不敢為自己出聲、不敢為自己的將來與命運抗衡。一直到郭老師離開後,她所接收到郭老師的來信,她才真正的覺醒。小說中粗略帶過林老師的行徑改變,但是可經由她對郭老師寫的信發現,驅使真正行動前的關鍵—思想已經轉變。
郭雲天一直不敢恭維的翁秀子老師,她可說是當時社會環境下的前衛代表。姑且不論在校園中過度打扮是否合宜,但我認為她展現的全然是一位新時代女性的風貌。她打扮自己、寵愛自己,她不向男性示弱的真性情,她更勇於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翁秀子的確已經有了在現代社會所接受的的新時代獨立女性的特質。
她為自己而活、為己悅而容、有自己的思考模式,不提她表達態度是否合宜?表達方式是否妥當?但她確實是個有靈、有肉、有真感情的女人。翁秀子在書中雖然不吸引郭雲天,但是翁秀子之於現代社會卻比比皆是,再者我並不認為翁秀子這種女人沒有魅力,她絕對是一位深具個人魅力的女子。
四、流星殞落的省視
故事的尾聲中,阿明的死亡卻同時傳出了世界兒童畫展的捷報,阿明的天份也因為這份榮譽而備受肯定。當阿明還在世的時候,沒有人願意好好培養他,反而嘲笑他的畫作。唯一肯定阿明的郭老師,也因為阿明的事情與校方高層抗爭、更被迫提前離職。但是郭老師清楚知道,阿明需要培養、需要有人提攜。郭老師更暗自發想自己兩年後再回到阿明身邊帶領阿明。最後故事隨著阿明的死亡,一切都幻化為泡沫。
一個天才死了以後,所帶來的社會衝擊到底是什麼?無限的懊悔與惋惜嗎?但這並不能夠避免下一位天才可能被扼殺的命運。我們應做的或許是去反省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在書中,這個問題是由小而大慢慢擴及的,貧富不均的社會環境、社會少數掌權者操控整體社會資源、資訊不對稱下的環境下,造成當代的人多無自身的批判能力…等等。
故事中,鄉長表示為了不讓未來的天才可能消逝,他的解決方案是成立天才兒童教育基金會。試問這樣的處理方式是正確的嗎?老實說,我並不這麼認為。成立的這個基金會是可確保那些被發現有可能是天才的兒童們才有辦法受用的,殊不知世間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古阿明的天才是靠著郭雲天的慧眼所發掘。而整個村子過了好幾年,才剛好來了一位郭雲天。當郭雲天讚賞阿明為天才畫家時,更被嗤之以鼻的嘲笑。是的,當一個人才來到我們的身邊,我們是否可以明辨天才與庸才之別?廣納賢才、虛心求教、不因己見,以偏概全。這些作為,更是在一個天才死了以後,所應反求諸己的自省。

註解:
註1鍾肇政(1925~)生於桃園縣龍潭鄉,現居龍潭。日據下淡江中學、彰化青年師範學校畢業,台大中文系肄業。曾任國民小學教師、東吳大學東語系講師。〈台灣文藝〉社長兼主編,〈民眾日報〉副刊主任兼主編。解嚴後,曾任〈台灣客家公共事務協會〉理事長,〈台灣筆會〉會長。現任寶島客家電台董事長,總統府資政。作品:《魯冰花》、《濁流三部曲》、《台灣人三部曲》、《高山組曲》等長篇小說23部。編輯《本省籍作家作品選輯》、《台灣省青年文學叢書》、《台灣作家全集》。鍾肇政是台灣開啟大河小說創作第一人。 
註2魯冰花 豆科植物,羽扇豆屬(Lupinus spp),為一年生草本植物,以黃花羽扇豆及藍花羽扇豆兩者為主,原產於南歐,近年園藝亦繁殖出色彩繽紛的品種。豆科植物通常含有生物鹼(alkaloids),家禽、家畜誤食之中毒,大量生物鹼對人體也會產生肝毒。嗎啡(morphine)、尼古丁(nicotine)、奎寧(guinine)、咖啡因(caffeine)、古柯鹼(cocaine)等都含有生物鹼。羽扇豆(魯冰花)的某些品種,毒性則會隨著土壤成分的不同而改變。 
註3 亨利馬蒂斯(法語:Henri Matisse;1869年12月31日—1954年11月3日)是法國著名畫家,野獸派的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也是一位雕塑家、版畫家。他以使用鮮明、大膽的色彩而著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